全国免费咨询热线

xk.com(24小时服务)

“轧马路”必备!这份指南带你读懂黄河路:星空体育下载链接

 
  • 详细介绍
  • 费用包含
  • 费用不含
  • 注意事项
  黄河路近期热闹了起来。   如果你想紧随热点去“轧轧闹忙”,   或是过一阵子再慢慢探索,   都请带上这份指南,   阅读黄河路的故事。             黄河路全长不到800米,修筑于清光绪十三年(1887),最初叫东台路,1904年因为紧邻跑马厅而改称派克路(Park Road),1943年10月改称黄河路。             01、国际饭店(Park Hotel)          上海的“零”号位置,也叫“上海大地原点”。          国际饭店旧影             路口的国际饭店(Park Hotel),便是以派克路命名的。国际饭店是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的作品,它1931年开始打桩,1934年交付使用,是当时中国乃至远东最高的建筑,标高83.6米,作为上海的第一高楼长达48年之久,直到1982年才被上海宾馆超越。         1950年为统一上海市的平面坐标系统,当时的地政局测绘处对全市进行了三角测量。测量以国际饭店楼顶的中心旗杆为平面坐标系的原点,通过该点的子午圈在平面上的投影为纵坐标轴,由此确立了国际饭店位于上海的“零”号位置。视作上海市的城市原点。也叫“上海大地原点”。             02、黄河路11号         曾是英资福利公司,是上海第一家百货公司          馆藏 福利公司面包码(1848年)             如今的黄河路11号所在曾是英资福利公司。福利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百货公司,1848年由英国商人霍尔(Edward Hall)在福州路上创办,后来迁到南京路四川路东南角。1855年霍尔茨(Andrew Holtz)入股,洋行改名为“Hall & Holtz”,中文名为“福利”。公司最初经营面包、洋酒等西式食品,兼营服装、家具代客加工业务。1892年发行股票,改组为有限公司,并经营寰球百货。1914年福利公司迁至南京路四川路西北角,1935年7月在黄河路落成新楼,1954年申请歇业。建筑由凯司洋行设计,一至三层为百货公司,四五两层为新式公寓。             03、长江剧场         设计师是邬达克,号称“上海第一影戏院”          卡尔登影戏院旧影             黄河路35号如今是长江剧场,它的前身卡尔登影戏院1923年开幕(原派克路21号),设计师也是邬达克,号称“上海第一影戏院”。初期,卡尔登专映欧美电影,1935年起,大规模演出话剧。1936年中国旅行剧团在卡尔登演出的《雷雨》,展现了中国风格的布景,演员表演生活化,蝉鸣、蛙叫、市井叫卖和雷声都非常逼真,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,此后许多剧团演出《雷雨》都是以卡尔登模式为范本。1937年,上海五大话剧团体在卡尔登举行了为期20天的春季联合公演,集中了上海话剧界的精英。此后,这里逐渐成为了“中国话剧大本营”。1941年,曹禺编写的抗战剧《蜕变》在这里演出,一个月时间,观众超过3.5万,为了满足观众需求,不得不加演早场。卡尔登影戏院1951年改名为长江剧场。1993年,长江剧场拆除,原址建造鸿祥大厦。          馆藏 卡尔登影戏院说明书             04、功德林素食餐厅         上海名流汇聚的地方。          功德林蔬食处旧影             鸿祥大厦二楼如今有功德林素食餐厅。作为上海老字号,功德林在黄河路上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功德林1922年开业,设有蔬食处和佛经流通处。功德林创设的素荤菜式,形味兼具,为饕客带来少有的把享受与节制结合起来的机会,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。1930年功德林蔬食处迁至派克路卡尔登影戏院北侧,很快成为上海名流汇聚的地方。鲁迅、柳亚子、沈钧儒、邹韬奋、黄炎培等都是功德林的常客。“七君子”之一的史良在回忆录中有《怀念功德林》一节,提到在此接待日本、巴基斯坦等国贵宾。1997年餐厅搬迁至南京西路,直到2012年又在黄河路复开新店。             05、九福制药厂         如今苔圣园的位置,研发出了乐口福麦乳精          九福公司乐口福广告             如今苔圣园的位置原先是九福制药厂。九福制药公司由黄楚九于1923年创办,1927年搬到白克路(凤阳路)派克路,改组成为九福制药股份公司,“百龄机”“补力多”是那个时代流行的保健品。1937年,九福制药厂从瑞士引进了配方,研发出了乐口福麦乳精。1962年,乐口福转让给了上海咖啡厂生产。             06、长江公寓         曾是张爱玲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          卡尔登公寓旧影             黄河路65号长江公寓,原名卡尔登公寓,建造于1934年,由凯司洋行设计外形呈马蹄形,在黄河路凤阳路口形成弧形,受到战争影响,公寓未能按照图纸建造完毕。公寓原先为四至七层,1956年、1974年两次加建。这里也曾是张爱玲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,在这里,她以笔名“梁京”在《亦报》上连载长篇小说《十八春》,后经删改改名为《半生缘》。             07、梅福里         它见证了许多事业的发展             馆藏 清 罗振玉甲文七言联             如今的黄河路125弄梅福里内,曾有1896年罗振玉等人创办的务农会,它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农业学术团体。之后,为了传播西方农学知识,振兴中国农业,又在此处创办《农报》馆。为了培养翻译农书、农报需要的专业人才,又创办了东文学社,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以“授东文”为主旨的日语专门学校。         1903年,章士钊、张继、陈独秀等人在梅福里内创办《国民日日报》,它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,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己任,主张与《苏报》相同,而篇幅及取材较《苏报》新颖,很快风行一时,被人们称为《苏报》第二。          馆藏 章士钊行书轴             125弄内,还曾有1905年由中国第一位女西医张竹君等人创办的女子中西医学校,这也是上海最早的女医学校。张竹君因为时常发表演说、鼓吹维新思想,有“女界梁启超”之称。1911年武昌起义后,张竹君发起赤十字会,带领救护队前往湖北,并掩护黄兴、宋教仁等人前往前线。五洲大药房经理松茂曾在《申报》上刊载致张竹君的公开信,将她誉为“南丁格尔”。          张竹君             08、红色印刷事业         毛泽民在派克路秘密创立了协盛印刷所         黄河路还和上海的红色印刷事业有密切的关系。1927年11月初,毛泽民在派克路秘密创立了协盛印刷所。这是当时党中央最大的秘密印刷机关,发行党内刊物《中央通讯》和党中央理论刊物《布尔塞维克》等。为了应对国民党军警和租界密探的严密搜捕,印刷厂的战友们随机应变,巧妙地给革命刊物装订上各种伪装封面,如《中国文化史》《中国古史考》《平民》等,有时还用国民党机关刊物《中央半月刊》作封面。             09、青岛路路口        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《歌女红牡丹》就在这试映          明星大戏院旧影             一路往北,到青岛路路口,曾经有1930年开幕的明星大戏院,它是由明星公司经理张石川集股创办的,以影片公司的名字来命名。1931年1月,蝴蝶等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《歌女红牡丹》就是在明星大戏院试映的(公映在3月)。40年代起明星大戏院以戏曲演出为主,雪声越剧团、东山越艺社、玉兰剧团等都长期在此演出,1961年停业。             10、黄河路美食街         《繁花》带火的上海黄河路          90年代黄河路夜景             为了迎接到访南京西路的四方来客,1993年,开发黄河路美食街方案经黄浦区区委区政府原则同意后,便开始了改造建设。当年十月,首届上海黄浦旅游节开幕,美食街也成为了旅游节的一道新景观。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,黄河路餐饮经营面积已达5万平方米,每年接待中外宾客100多万人次。       一条黄河路见证了时代的变迁,   如繁花般盛放一时。   道不尽的城市故事,   还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里上演。   ↓                   

Copyright © 2014-2024 星空体育平台旅行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   粤ICP备2022141201号-1